第22节(2/2)
重生七零嫁大佬第22节
“看到我这么开心的吗?”这边楚越川还没回宋翊旸的话,宋翊旸便看向楚末笑着问。
楚末戴着口罩,但是笑起来眼睛弯弯,很好看也很明显。
“宋大哥,交公粮你去吗?”楚末拿自己的小本子写道。
“去啊。粮管所在公社那边,有供销社,可以买好东西。你有什么要捎的吗?”宋翊旸说。
“我也去。等下领完口粮,你来我们家里一趟,我跟你商量一件事。”楚末给宋翊旸写道。
“行。那等下我带着口粮一起去啊。”宋翊旸开心道,不知道楚末要商量什么,能去楚家和楚末说话他就觉得开心,面对一个比画都好看的人,怎么着心情都不错。
一边的楚越川却不怎么开心,不知道楚末有什么事要跟宋翊旸商量,只看两人很亲近的对话,就不太舒服。
不过看到楚末直接称楚家为“我们家”,紧绷的脸色又松动了几分。
“川子,去你家继续搭伙吃饭啊,我的胃口已经被养叼了。除非你让楚末回知青点住。”宋翊旸用手肘怼了下楚越川说。
“他身体不好,多个人做饭会累的。我做的饭,不好吃,你又不爱吃。”楚越川顿住,闷闷的说了句。
“哥,我身体好多了,做饭还是可以的,我不介意多做一个人的饭,让宋大哥一起吧?”楚末看楚越川说的,写了一行字帮宋翊旸说话。
宋翊旸带的口粮质量还是挺高的,间接提升了楚家的生活水平。
“……行吧。”楚越川看楚末那行字,楚末都同意了,他也不知道说什么拒绝了。
楚越川同意,宋翊旸开心起来,跟楚末说起最近的事儿。
他们排队到了跟前,队长会计那些人早就算好了,给他们过秤分好。
楚末来桃花沟后没干多少活,但是有基础口粮还有他那两百多工分的积攒,看上去还是不少的。
加上楚家其他人的,借了架子车来拉。
粮食看着多,但是平均到每一天就少的可怜了,真要靠这些粮食,得精打细算,勒紧裤腰带,每天都别想吃饱。
宋翊旸把自己的粮食也放上去了,一起运到了楚家。
卸车后,楚末向宋翊旸招手,宋翊旸搬小板凳去楚末身边。
楚越川看了眼,抿了抿唇,之前楚末一直和自己最亲了,现在怎么感觉和宋翊旸的亲近要超过对自己了……
他想过去看看两人在说什么,但是楚末没叫他,而且手里的架子车还有人家在等着用,得赶紧还回去,只能先去还车了。
楚越川闷闷不乐的推车离开。
楚末低头写着字没注意楚越川的神色。
“宋大哥,县里有个火柴厂,在公社那边有办事点。我想让你跟我一起去,帮忙争取下,让我们大队也能领糊火柴盒这个工作。以大队名义,到时候让老钟叔帮忙写介绍信,我们一起去说服那个办事员,给我们大队分一些。”楚末写完给宋翊旸看。
他想到的不用本钱赚钱的法子就是糊火柴盒,这也是七十年代有时代特色的一项“外包”工作。
这事儿现在不是哪个大队都有资格申领的。
上一世楚末不知道是谁争取到的,那时候桃花沟这边由大队代表领半成品火柴盒回去,再由各家领取回家糊,楚末跟着李婶儿糊过不少。
按照一个工分不到两分钱算,干一天最多两毛。
楚末记得前世小时候糊火柴盒是一百个七分钱。
楚末对于需要巧手的东西有些天分,全天都用来糊的话,能糊两千个,也就是说可以赚一块四毛钱。
就算只糊一千个,也有七毛钱拿。
现在的价格可能低一些,但也绝对比干农活挣工分多,而且不需要多少力气,手巧却没多少力气的妇女都可以做。
看到楚末写的话,宋翊旸抬眼好奇的看楚末,楚末看着不像缺钱的样子。
“这个恐怕有些难争取。我记得上次老钟叔说目前只在双水大队做试点,放的量也不多,对其他大队都不太放心。单单是调制浆糊的面粉,就怕有人贪了弄次的混过去,现在都太穷了。”宋翊旸说道。
“宋大哥,我知道有难度。需要你帮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引起办事员的同情心,我也会一起的。明天可以借点破旧的衣服穿上,你我现在的衣服不行。另外,去的时候先到供销社买点东西,这个我出钱。”
“火柴盒我在家糊过,我可以给他做示范,保证我们能接下这个活,给出的都是质量最好的火柴盒。若是他还是不愿意,我们可以给他押金,或者第一个月每一百个可以少一分钱,等下次验货满意再恢复。”
楚末低头写了一会儿给宋翊旸看。
前世宋翊旸和楚越川做生意,到后面做的很大,这种事儿根本不用楚末提醒。
不过现在他也才二十岁,即使聪明,眼界有局限性,就没有往其他方面想。
“小楚末,真是人不可貌相啊,你怎么这么能耐!行,这事儿我接了,明天我们一起努力,把这事儿办成了!”看到楚末写的,宋翊旸神色变了几变,最后笑道,眼神有些兴奋。
看宋翊旸说的,楚末松了口气,有宋翊旸配合成功率就更高了一些。
楚末没让楚越川参与,知道这会儿的楚越川很正,恐怕对于做戏,以及说讨巧的话也不会。
甚至楚末心里有点小包袱,不知道楚越川知道了,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“滑头”,对自己印象不好了。
至于宋翊旸这边倒是不怕,宋翊旸原本就外向,圆滑。
楚末性格里稍微圆滑的那部分,也是传自宋翊旸。
“人嘛,该装可怜的时候装可怜,哭几下又没什么,说几句软化不会吃亏,能达到目的就行。闷着扛着,只会苦了自己。”
“在学校的时候谁敢欺负你,你打不过,先哭,假摔会不会?借别人的力,也是自己的本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