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节(1/2)
重返火红年代第49节
<dt css="rd">
&esp;&esp;别人换蜂窝煤简单,也不到处是灰,自己这边每次烧的时候要清灰,弄的灰头土脸的。
&esp;&esp;别人早上起来就有热水洗漱,自己还要生火。
&esp;&esp;一个院子里面有那么一家,其他人都会先后要干这个,更别说还省钱了,这就更是让人无法拒绝的诱惑了。
&esp;&esp;下午下班,摩托车厂的厂长看到门口起码上百号人,成群的,带着板车,三轮车。
&esp;&esp;“阵仗这么大?”厂长有些心虚了,这人也太多了吧,不过想到厂子有管理费,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&esp;&esp;侯科长看着报上来的单子,也是有些胆战心惊的,但是更多的是激动,这么多人,代表着什么,代表着别人认可。
&esp;&esp;上层其实也在考虑蜂窝煤的事情,在明年就会正式进行煤改煤,全京都那么多户人,每家每户每天生火两次,每次半斤木柴引火,这就需要多少木柴了?
&esp;&esp;早上,傍晚,整个京都大范围的烟雾缭绕,到处是那种刺鼻的煤球燃烧的味道。
&esp;&esp;蜂窝煤能够流行起来,肯定有百姓认可的一面,不过摩托车厂产能太低了,毕竟没办法全部生产这个。
&esp;&esp;那些想要拿到蜂窝炉子的人,就只有在摩托车厂这边来排队登记,自己带废铁,交加工费,然后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才来。
&esp;&esp;最先上报的是各地的物资回收站,特别是整个东城区,虽然物资回收站没有废铁任务,也没有什么计划(要大炼钢的时候,才严格管控废铁的。)
&esp;&esp;还有一个地方也接到了群众的反应,那就是街道,因为买不到蜂窝煤,自己压的话,手动压煤器也没有那么多,不少人买都没地方买去。
&esp;&esp;街道这边也很纳闷了,蜂窝煤?这玩意有那么好吗?
&esp;&esp;于是就仔细走访了一番,好几个街道办的人看着收集的材料,当然蜂窝煤是谁在大张旗鼓的搞,蜂窝煤炉子是哪里来的,这也是一清二楚的。
&esp;&esp;这个时候厂子不归地方管,摩托车厂是属于一机部管理,几个街道只有上报东城区。
&esp;&esp;东城区这边也接到了物资回收站的汇报,决定第二天连同一机部的人一起去摩托车厂调查一番。
&esp;&esp;星期六,刘海正在维修科跟侯科长讨论,或者说刘海在给侯科长解释自己设计的蜂窝煤机器。
&esp;&esp;“科长,这个采用的是半自动的,动力可以用电动机,也可以用柴油机,这里是动力部分。”
&esp;&esp;“这里是搅拌设备,这里是传送设备,这里是压制设备,这里人工把蜂窝煤取走。”
&esp;&esp;“科长,您看怎么样?”刘海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。
&esp;&esp;侯科长仔细看图纸,然后点点头:“应该没有多大问题,不过搞这么大的阵仗,小刘你不害怕吗?”
&esp;&esp;“科长,咱们是为群众服务,为群众思考,怕什么,我们又没有从中获取什么好处,还累的半死。”刘海义正词严的说道。
&esp;&esp;侯科长还是心里有些打鼓,早上就被厂长警告了一番,别把事情搞大了,但是没办法啊,不少人都认识,就连厂子里面都有不少人来招呼,要几个几个的蜂窝煤炉子,手动压煤器。
&esp;&esp;“侯科长,刘干事,厂长让你们到办公室,区上与一机部的领导来了。”就在这个时候,厂办的一个员工急匆匆的跑来了。
&esp;&esp;第84章 做大做强
&esp;&esp;刘海与侯科长来到了会议室里面,看着好几个穿着四个兜的干部,好像是三堂会审。
&esp;&esp;“两位同志,坐,我们是来了解情况的。”一机部的一名办公t主任,看到刘海之后,十分客气的说道。
&esp;&esp;侯科长与刘海就坐下来了,其实情况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,咱们这边办事就这样,一旦找你谈话,其实事情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。
&esp;&esp;“两位同志,蜂窝煤这个想法是你们谁提出来的?”一机部的这名主任开口问道。
&esp;&esp;侯科长立即说道:“是刘海同志提出来的,我们先在我们科做了一个试验,发现好处多多,我们本来只是维修科内部的几名员工使用,后来想要的人太多了,我们抱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想法,我们绝对没有拿过一分钱。”
&esp;&esp;旁边有人记录,主任又问道:“听说你们有试验数据,拿出来看看?”
&esp;&esp;“领导,在这里,根据我们的计算,使用蜂窝煤每年为京都就可以节约数万吨的煤炭,还有数千吨的木柴,我们这个不需要每天引火。”侯科长立即拿出一张纸递给主任。
&esp;&esp;“还有我们计算过,烧蜂窝煤,比烧煤球可以节约两成的开支。”侯科长心里还是没有放下,毕竟这些干部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思。
&esp;&esp;主任仔细看了之后,发现一张纸简单的中间画个线,做成表格的样子,让人一目了然,对比煤球与蜂窝煤的优缺点。
&esp;&esp;比那种单纯的文字看起来更加舒服,主任随后问道:“听说你们还制造了压煤器?”
&esp;&esp;“是的,这是刘海同志的创意,我也支持。”侯科长实话实说。
&esp;&esp;主任放下手里的表格,然后看着刘海,开口问道:“刘海同志,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?”
&esp;&esp;“领导,我一个人每天做饭,先要引火烧煤球,不等煤球燃太久,饭就做好了,用煤盖住的话,一个不小心就熄火了,我听有人说有一种都是洞的大煤球,就琢磨了一下,然后在我们维修科试验了一下,发现的确很好用。”刘海实话实说。
&esp;&esp;主任点点头,开口问道:“刘海同志,对于现在这种情况,也就煤炉需要的人越来越多,煤球需求越来越多,你有什么想法?”
&esp;&esp;刘海听到主任问自己,心里有些嘀咕,于是开口说道:“我们维修科已经设计出了一款机械压煤机器,每天可以生产数万颗蜂窝煤。”
&esp;&esp;“至于蜂窝煤炉子,我个人觉得让居民以旧换新,用旧的蜂窝煤炉子加点钱换新的,让群众少出钱。”刘海继续说道。
&esp;&esp;主任点点头,看向了东城区的领导,东城区的领导点点头,开口说道:“主任您问了就是,我们区里面无条件配合。”
&esp;&esp;“机器图纸能拿来看看吗?”
&esp;&esp;“当然能。”刘海就赶紧跑回去,拿了厚厚的一叠图纸。
&esp;&esp;几人就凑上来了,主任看着这图纸,很是惊讶的问道:“这图纸不错啊,谁画的?”
&esp;&esp;侯科长立即说道:“主要是刘海同志,刘海同志天生就是吃这一碗饭的。”
&esp;&esp;“是侯科长教的好,还有轧钢厂的六级钳工刘海忠师傅,是我们院里面管院的,晚上也教我画图,看图纸。”刘海一边开口说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