眠春山 第183(2/2)
眠春山眠春山 第183
当这张红契到手,阿拉格巴日长老指着上头的字问姜青禾,“图雅,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这的意思就是,”姜青禾看着小路下面开出来的亩亩田地,春播的高粱渐渐从土里探出苗来。
她指着下面的田地开口,“那里以后就是属于土默特部落的土地了,没有人能抢得走。”
“再也不会有一到粮食成熟时,就被其他人赶走,不承认这是你们自己种的事情发生了。”
“是呼斯乐(希望),”长老看着那亩亩田地。
有田地耕种意味着肚子能吃饱,意味着冬天不会太为粮食发愁,意味着游牧在草原的人们会获得相对的安稳。
地里会长出粮食,田野会堆满粮食,他们的肚子能填饱粮食。
在获得土地所有权的夜里,牧民阿叔杀了三只羊来庆祝,庆祝吉日嘎啦(幸福)。
没有比现在幸福的时候,不用为羊毛发愁,不用再为皮子而担忧,他们已经不需要向皮客跟羊客低头。
他们有了土地,有了安稳避风的落脚点,却照旧能在地母身上放牧,让牛羊践踏和啃食的地方,再生出新的草来。
他们有了充足的底气,而这一切都来自他们的歇家。
烤着篝火,喝一杯马奶酒,乌丹阿妈捧着碗敬姜青禾,她有点没法子想到自己以前的日子了。
“图雅,敬你。”
乌丹阿妈其实有好多话想说,像是回忆最开始他们和图雅遇到的那个冬天,卖出全部皮子后,过了一个温饱富足的冬天。
当时只想着有油茶面,炒米和奶茶,还有风干肉果腹,只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让人满足。
却没有想过,还能过上更好的日子。
满都拉婶婶也笑着来敬姜青禾,她说图雅是部落的萨哈雅(护身符)。
毕竟她从来没有像这样清楚地明白,这个曾经穷到一块砖茶要四处轮转,或者压根喝不上咸奶茶的部落,如今有这么好的日子是因为谁。
他们有一段漫长的生喝羊奶的日子,也是在这段日子里,相继有人死去,才让他们渐渐地喝起了热羊奶。
其实大家都知道,要是没有遇到图雅,就没有他们部落的今天。
姜青禾有点醉意上涌,她两颊生出浅浅的酡红,眼神里闪映着篝火的光芒。
她仰头望着天,那上面有众多的繁星,她先是呢喃,而后像是找回了自己的声音,她的说话声越来越大,在混杂的声音中听得不真切。
刚才吵嚷的草原渐渐安静下来,听她说话。
“你们总说我带给了草原数不清的希望,让大家的日子更好更有盼头。”
姜青禾被冷风吹得一哆嗦,头脑也清明起来,她盘起腿来接着说:“可是我觉得的好日子,除了吃饱。我知道吃饱很重要,但在吃饱之后呢?”
她说起了她之前曾经说过的,“要出门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,不用再赶到遥远的蒙藏边集去,能有好的蒙医瞧病,孩子有蒙学可以上。”
“大家都能有匹马,你们不是曾经说,蒙古人就应该是马背上生,马背上长,没有马蒙古人没有脚。”
姜青禾对于眼下他们所得到的一切远远不满足。
她希望蒙古族能变成她记忆里的那样子。
“大家不止是祭敖包时才翻出新衣裳穿,想穿什么就穿什么,戴绿色、粉色的毛巾,或者是蓝色的袍子,穿绣着花纹的朝宝(长坎肩)。”
“可以不用只梳辫子,能戴帽带珠串,带镶银片的首饰,穿带点绸缎的衣裳,不管是什么颜色的,穿绣花布鞋。”
姜青禾真的有点醉了,她满脑子都是她以前见过后世的蒙古族,穿着各色绸布做成的袍子,颜色那么鲜亮。女人的头上总有漂亮的的装饰,小帽带着各色的珠串,男人会戴帽子,衣服不局限于一种颜色。
而不像是现在的,单调乏味,辛苦的劳作和容易脏污让他们没有办法穿。
草原上有夏天吹拂而过,牧草相互摩擦沙沙作响,篝火噼里啪啦地响着,没有人说话,他们想着姜青禾描绘出来的日子。
他们太容易满足,只要有奶茶喝,只要肚子能填饱,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顶好的日子。
至于图雅说的,那更像宝木巴(幻想世界),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。
可姜青禾站起来说:“一点都不远,等牲畜局把今年春生出来的小公羊送来,喂它们冷蒿、百里香、野葱和小蒜,待到三四个月出栏,得到的钱才能建设好草场啊。”
“就能请到蒙医,建起蒙学,到下一年有很多的马,再过一年,也许就能穿着绸布做的袍子,到时候就能开最好的那达慕大会了。”
“日子安稳了,孩子出生,那才算人丁兴旺。”
“那才是巴彦德勒黑。”
富满大地。
草原更深的建设
以前牧民养羊自有一套法子, 那就是粗放,尤其蒙古羊系本来就是耐寒、耐旱,冬天还能扒雪吃的彪悍品种。
所以他们从来没有多精细,最精细的行为就是饲养绵羊会给它们每天清理羊圈, 哪怕是在冬天结了层冰壳子的时候。
可自从姜青禾当了他们的歇家以后, 粗放就不成了。
从放牧出去数羊开始, 以前大家哪数过,能数到五十不打磕巴也就成了,现在随便抓个人过来,都已经能很流利地从一数到五百。
要是有羊丢了也好及时知道,不再跟以前那般稀里糊涂。
牧民也学着尽量看每只羊的蹄子, 有没有腐烂,看公羊是否爱动, 母羊是否温顺, 眼底有没有发白, 而如果一头羊或几只羊出现问题没发现, 很容易出现羊倒圈的现象(传染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