眠春山 第57(2/2)
眠春山眠春山 第57
“来就来, ”宋大花站起身, 理理自己的袄子, 又清了清嗓子, 她准备好,架势也足了。
然后她挠了挠脑袋, “啥词来着?”
全叫虎妮给闹的, 她全给忘了。
姜青禾又说了遍, 宋大花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, 仿佛那里有蒙古人在跟她对视, 她大喊:“赛~拜~奴~”
明明是连起来念的,宋大花跟唱戏一样。一时连姜青禾都憋不住了, 背过去肩膀一耸一耸,都快笑抽过去。
屋里笑声此起彼伏, 学语言的就是会闹出很多名堂,后面简化到你好就只用说个“赛”。一个词的话,小娃学得特别快。
尤其是蔓蔓,她简直憋红了脸,用尽全身力气喊:“赛!”
“赛音,”二妞子鼓足劲回她,赛音是蒙古语“好”的意思。
之后几天,几个娃碰头第一句话,小草说:“赛,蔓蔓。”
“赛赛赛,”蔓蔓回,可把人笑得够呛。
学到后面,每个人有了自己的蒙语名
字,虎妮的最直接,她自己也最喜欢,叫巴尔思,蒙语虎的意思。
四婆说不好,虎上加虎,到时候更瓜眉什眼。她还说了句,草包虚大汉,能吃不能干,可叫虎妮不乐意了。
宋大花要叫自己阿拉坦花,里头带个花,这名又叫金莲花,没有金银首饰,名字里带个金多好。
她甚至还想,要不要改名叫宋金花,被她男人拦住了,说自己名里带个贵也没有贵起来,金字压不住,她这才作罢。
其他人起的名正常多了,比如小草是宝音都楞(福满),二妞子叫额乐(鹰),她希望自己比鹰还厉害,虎子叫陶都(清澈)。
蔓蔓给起了叫朝宝的名字,寓意聪明伶俐。
这让徐祯突然想起,那时给刚生下来的蔓蔓取名,生怕取不好,他和苗苗字典翻了一遍又一遍,才定下小名。
小名取自成语蔓蔓日茂,意思天长地久一天天茂盛。至于大名,又要好写又好记,则取了姜十安,那时两人给她写了十个安字,诸如:平安、安康、安宁、安乐…
到现在徐祯都会自得,这个大名取得好,主要好在特别好写阿。
至于姜青禾她没取,徐祯是选择困难,四婆很忌讳取名。
一个个有了蒙语名字后,学起蒙语那叫一个斗志昂扬,蒙语名字太难写,他们要求学写自己的名字。
是的,并不是学认字,像宋大花和虎妮,她们对于认字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,也许比起认字,她们更喜欢学算数。
比如怎么能快速数清有多少钱,知道这些数怎么写。
当然她们不学,并不代表不压着娃学,她们态度是只要学不傻,就往死里学。
姜青禾并没有一定要求她们学识字,这个世界并没有规定人只有认识字才完整,认字也好,不认字也好,不强求。
日子在几个小孩时而高兴,时而痛苦的学字中过去,一晃眼到了腊月。这期间又下了场雪,只不过半日停止,而姜青禾有时从后院喂完草,会瞟到伫立在不远处孤零零的偏顶房子。
这座不大的屋子造好后,还没有移灶造炕,期间李郎中来过一次,他说秋末山里路滑,苗阿婆扭了腰,虽说没大碍。却叫他家闺女吓得够呛,搬到镇里去住段日子,等开春再回来。
雪后姜青禾叫上徐祯,也去给苗阿婆的屋顶扫雪,两人还手拉手,你牵着我,我扶着你走去麦地里看麦子。
麦地里的青苗全都盖上一层雪被,路上也碰到有大爷来看麦子,说了句:“冬天麦盖三层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。”
“今天晌午吃馒头?”徐祯偏头问她。
姜青禾拽着他往前走,“不吃馒头,吃萝卜丝馅的包子。”
冬天吃什么馒头,就要吃热腾腾的包子,一掰开汁水溢出的那种。
到腊月时,湾里各家都得忙年,年味从腊月初七开始弥漫。
蔓蔓跟二妞子、小草去了湾里玩,回来时三个娃蹲下来看地上孔里结的冰,嘴巴一直念:“腊月八,眼前花;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。”
二妞子唱:“有猪的把猪杀,没猪的打娃娃。”
蔓蔓连忙摇头摆手“娘啊娘啊你莫打,”
三人一起哈哈笑:“门背后有个猪尾巴,唆得口上油辣辣。”
“猪尾巴啥味?”蔓蔓歪着脑袋问,小手从兜里翻出一块枣糕,掰了掰,三人分分。
二妞子瞟她,“猪味呗。”
“俺知道,是肉味,”小草抿着枣糕,她说得很小声。
蔓蔓很捧场,嘴巴吃的糕屑簌簌往下掉,还要说:“小草姐姐说得对。”
三个娃头凑头又高高兴兴说话,虎妮穿着到膝盖的双牛皮靴过来,扛着铁锹问,“你们仨宝,砸冰去不去?”
“去!”
看热闹哪有不去的。
虎妮跟姜青禾支会声,哄了这仨去清水河上砸冰,此时冰面早冻得邦邦硬,压根没有虚的冰,一踩掉河里,只会人踩上去打刺溜滑。
河上蹲着不少人,都是趁着腊月七来凿冰的。湾里腊七有个习俗,凿了冰放粪堆上,等腊八熬了粥,舀出一勺粥放冰上,看腊八粥冻得软硬程度来占卜来年收成。
湾里其他裹得很厚重的男娃在冰上溜得飞快,他爹在后头喊,他们穿着皮靴子在冰面呲溜呲溜往前,他爹在远处砸冰喊,“毛小子,别叫俺抓着了。”